“雙碳”背景下構建綠色供應鏈的探索與實踐
在“雙碳”背景下,中國移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助力公司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在構建綠色供應鏈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和探索。本文重點探討了中國移動構建綠色供應鏈的具體實踐內容、成效以及探索的方向,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形勢做出展望。
一
背景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雙碳”目標,表明了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望與決心。
2021年10月,國家出臺相關重要文件,提出共同構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倡導國家重點領域和行業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引進綠色創新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調整,加快行業節能減排步伐的同時提高產業全球競爭力。
“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于各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供應鏈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勢在必行,行業應當從政策、目標、實踐等多方面落實“雙碳”目標,充分結合供應鏈的特點、痛點,融入低碳、綠色、節能等理念,為供應鏈發展帶來新思路、創造新優勢。
二
中國移動集團構建綠色供應鏈的實踐和探索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助力公司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移動集團制定《“中國移動‘十四五’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綱要》,創新構建“三能六綠”發展模式,其中“綠色供應鏈”便為六條實現路徑之一。自2007年以來中國移動集團連續15年開展“綠色行動計劃”,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制定綠色節能低碳技術標準,推廣信息化技術應用等措施,推動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制定綠色節能低碳技術標準,引領行業供應鏈發展
作為通信運營行業的國有龍頭企業,中國移動集團的技術標準對行業產業鏈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
計劃建設部門、技術維護部門科學制定設備節能技術規范和評價標準,納入后續招標采購的技術文件中,引導產業鏈持續提高設備能效,為上游供應商提供技術演進方向和標準。如加大對5G等網絡設備、電源設備及空調等配套設施在用能效率、節能功能及綠色制造工藝等方面的要求,引導設備供應企業擴大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供給。
同時,強化設備供應商披露產品碳排放信息要求,引導設備供應商擴大設備能效分級標準高等級檔位產品供給。推動設備供應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升供應鏈綠色采購管理水平。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產品評測,引導供應鏈綠色生產。
以5G建設為例,2020年5G建設之初,5G設備耗電量極大,在中國移動集團的不斷帶動引領下,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5G主設備供應商,不斷在基站節能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通過亞幀靜默、通道靜默、淺層休眠、深度休眠、多層網絡協同節能等技術手段,5G主設備廠商的設備在綠色轉型方面發生明顯轉變,較最初的日均耗電能耗下降18%,如安徽移動公司5G基站規模測算每年可節電3000余萬度。
(二)優化綜合實力評價體系,考量綠色低碳指標
為推動合作供應商完善社會責任實踐,重視企業環境管理,加強產業鏈生態環境污染風險管理,落實國家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認證管理,中國移動集團將相關標準納入供應商綜合實力考量評價標準,共同打造綠色環保可持續供應鏈。2021年推動在主要產品采購中將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供應商綜合實力評價標準,“十四五”期末基本實現在全部產品設備采購中將ISO14001作為供應商綜合實力評價標準。同時,逐年擴大綠色節能評分項考量的產品范圍和種類,2021年達到20種產品,2022年力爭累計達到30種產品。此外,中國移動集團制定各產品的節能分級標準和綠色包裝分級標準,納入技術評價。
如在中國移動集團5G主設備招標中,明確將ISO14001認證納入公司綜合評價體系;制定《無線網設備節能分級標準》《通信產品“綠色包裝”分級標準》,將節能和綠色包裝納入產品技術評價標準中,對設備能耗、體積重量、節能技術、綠色包裝等方面進行評價。
近年,中國移動集團不斷探索研究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產品的需求、原材料生產、招標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和報廢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管理,探索將全生命周期綠色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對能耗、擴容成本、產品壽命、運維成本等納入采購評審,優先選擇節能效果明顯的設備。目前已在探索研究的產品品類覆蓋基站、天線、服務器、PTN/SPN、機頂盒等主要產品,后續逐步應用到綠色供應鏈構建應用中。
(三)依托數智化新技術,推動供應鏈電子化進程
目前,數智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和加速了供應鏈的電子化進程,對構建綠色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1.招標投標無紙化
從2017年開始,中國移動集團開始全面推行招標投標無紙化,取消紙質文件應答,全面改為電子應答方式,極大降低了對紙張的相關能源消耗。
單以中國移動集團2017年至2018年傳輸管線工程施工服務集中采購(補充采購)(安徽)項目為例測算,該項目產生的直接紙張消耗為646.17kg,生產這些紙張需要291kg標準煤,產生872kg二氧化碳排放和16t廢水。
為進一步提高評審效率和推動電子化招標投標,中國移動集團近年來又在施工、代維、網優等專業進行探索,施行供應商信息核查工作,對相關服務潛在供應商的企業基本情況、綜合實力、人員、業績等進行核查,核查完成后將向供應商發布信息核查登記表。完成信息核查的供應商僅需通過中國移動集團電子采購與招標投標系統提交信息核查登記表的電子掃描件,不需要再提供已核查信息的證明材料,最終取消紙質投標文件、實現電子化招標投標。
2.遠程投標及評審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通過遠程投標、異地評標、電子簽名不但可以保證招標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還可以極大減少紙質材料的使用和招標投標各參與方的旅途碳排放,有效體現招標采購工作的綠色低碳性,有利于“雙碳”目標的推進。
3.電子簽章
電子簽章的應用除了可以提高合作各方工作效率,還能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作出貢獻。2021年安徽移動公司為361個供應商提供電子簽章服務,實現訂單、到貨報告、終驗報告電子化簽署,在大幅提升交互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紙質材料的使用和供應商簽署各類文件的旅途碳排放。
后續中國移動集團將持續探索與金融機構打通電子溝通、交易渠道,保證后續流程電子化,進一步拓寬綠色采購供應鏈體系的范圍。
(四)加強集中采購力度,打造高效綠色招標采購
集中采購是大型企業常用的采購方式,既提高了采購效率,又對構建綠色供應鏈具有積極意義。
采購活動是一項社會活動,集中采購大大減少了采購活動的次數,無形中減少了全社會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對于供應商而言,集中采購收斂了技術差異有利于進行量產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浪費;規模效益能夠促進技術改革,產線升級換代,促進產品向更高效更節能的方向演進。對于采購人而言,集中采購統一了技術標準,建立了各單位各部門共同物料的標準規格,便于統籌規劃供需數量,避免各自為政,產生過多的存貨,造成能源浪費。
202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集團一級采購集中度超過71%,二級采購集中度接近99.7%,一級、二級采購集中度連續多年穩步提升,對構建綠色供應鏈產生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五)打造綠色倉儲物流體系,推動綠色供應鏈低碳持續發展
在供應鏈中,倉儲物流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構建綠色的倉儲物流是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方面。
1.綠色倉儲
倉儲是重要的能源資源消耗占用環節。中國移動集團綠色倉儲從庫區選址與規劃、土地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環境(室內外環境、污染物控制、綠化)等方面進行評價。
此外,針對倉庫管理方面,通過合理配置電動叉車及分揀機器人等自動設備、AI、AGV等智能設備,采用RFID技術、車輛引入自動識別及配載技術、推廣電子交付單據,不斷提升倉庫作業效率。2022年,安徽移動公司探索研究的《基于RFID的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一文獲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得到了業界認可。
2.綠色物流
中國移動集團對綠色包裝的要求是廣泛應用、可重復使用和對環境友好的金屬、紙質包裝材料,減少傳統包裝方式對木箱和木托盤等木質制品的大量消耗,建立高效、節約的包裝運輸標準和體系,從而達到較為顯著的節能減排目標和環保收益。
5G無線主設備招標中明確要求投標供應商的綠色包裝比例不得低于60%,如安徽移動公司2021年主要供應商部分項目的綠色包裝應用比例在85%以上。
運輸和配送作業是耗用資源、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重要方面。通過合理選擇運輸工具和運輸路線,克服迂回運輸和重復運輸,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改進內燃機技術和使用清潔能源,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泄漏,以免對局部地區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舊車船;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標準化工具實現環保、節能和高效的配送方式。
三
對綠色供應鏈的展望
(一)完善綠色供應鏈制度和政策
國內綠色供應鏈起步較晚,相關系統性制度和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現有法規政策已經體現了對于綠色招標采購的關注,如《招標投標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對招標項目的技術、標準有規定的,招標人應當按照其規定在招標文件中提出相應要求”。這一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招標人需考慮招標采購的綠色性、低碳性,但暗含招標人需遵循國家相關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開展綠色采購的含義。
《政府采購法》中也提到“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環境保護”,表達對于綠色采購的鼓勵。另外,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意見中也明確指出,采購商應當優先采購節能產品,優先采購“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中的產品。
因此,“雙碳”背景下,為進一步體現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加快采購行業綠色轉型的進程,應制定專門法規標準,規范企業構建綠色供應鏈行為,為“雙碳”目標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二)促進企業研究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設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企業需加快制定供應鏈產品信息等關鍵共性標準,加強行業間數據信息標準的兼容,促進供應鏈數據高效傳輸和交互。推動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化水平,提高供應鏈系統集成和資源整合能力。
構建綠色供應鏈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目前中國移動集團已由總部牽頭聯合多個省公司進行綠色供應鏈體系設計的探索工作,涵蓋需求、原材料生產、招標采購、運輸、儲存、使用和報廢處理等的全過程。
(三)制定相關激勵措施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說,可以運用經濟手段來提升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發展綠色采購的積極性。國家可以通過相關的綠色產業補貼、稅收減免來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增加企業深度發展綠色采購的內在動力。
政府可以與銀行達成協議,優先對發展綠色產業的企業發放相關商業貸款,并給予一定貸款優惠,通過經濟支持助力綠色采購活動的開展。
(四)持續完善供應鏈過程中電子化手段的應用
以中國移動集團為例,雖然已在部分供應鏈活動中實現無紙化投標、遠程投標、異地評標、電子簽章等,但仍有進一步完善空間,如目前全集團范圍內的采購合同、財務報賬支撐材料均為紙質,期待隨著數智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逐步將其替代為全電子方式。
四
結語
綠色供應鏈是綠色低碳社會的產物,在“雙碳”目標的引導下,國家、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對綠色產業的關注度都在不斷提升,國家政策推動綠色供應鏈產業發展、綠色供應鏈推動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目前,我國已經創新性地提出并實踐了一系列推動綠色供應鏈的措施,也在不斷推動綠色供應產業鏈的完善,但由于起步較晚,相關法規政策、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及其他管理制度還有待完善,需要繼續探索實現綠色供應鏈的系統化、體系化、規范化、高效化、智能化,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
作者:董艷春
作者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安徽有限公司
來源:《招標采購管理》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