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實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 引導民營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解讀之五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通用大綱(2023年版)》《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參考大綱(2023年版)》(以下簡稱《通用大綱》《參考大綱》)。本版大綱按照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分類管理的要求,明確了政府和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不同側重?!秴⒖即缶V》不強制適用,僅定位為科學引導,在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基礎上,加強企業投資項目內部管理,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生產經營?!秴⒖即缶V》的印發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更加科學規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投資決策體系,系統防范各類風險,改善生產經營質效,助力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參考大綱》是落實“兩個健康”方針、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力之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充分彰顯了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推進創新的重要主體,也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不確定性上升,各種風險挑戰疊加,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民營經濟的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
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科學、規范、系統的投資項目決策體系則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投資項目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擴大再生產的重要單元,其決策的科學合理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和長遠發展。要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必需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系統、科學嚴謹的可行性研究,認真分析項目面對的法律規范、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建設條件,客觀進行工程技術評價、財務評價、環境評價、經濟評價和社會評價等,全面識別各類風險,在此基礎上歸納、比較和總結,擇優決定項目方案。
二、準確把握《參考大綱》要求重點,全面融入企業經營管理
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開展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建議堅持系統性思維,開展全生命周期謀劃,重視項目與政府發展規劃的相符性,重視用地、用能、環境等要素條件的統籌考慮,重視建設方案工程可行性和運營方案有效性分析,重視項目盈利能力和企業財務情況的合理性考慮,重視經濟社會影響可持續性和風險可控性的研究等。
(一)把握政府規劃引導,明確建設必要性
政府發展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導向的重要指引,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事關企業投資建設質效和長遠發展利益。企業投資項目既要實現企業自身戰略、順應市場趨勢,同時也要符合政府戰略、規劃。因此,《參考大綱》突出強調了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要論證規劃政策符合性,提出要重點論述擬建項目是否符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規劃,是否符合國家、地方產業政策,是否符合行業準入和標準規范要求。
(二)把握項目建設條件,明確要素保障性
資源要素是投資項目落地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持民營企業投資活力的基礎支撐。因此,《參考大綱》提出開展項目選址或選線、項目建設條件等分析的同時,也突出強調了要素保障。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建議重點把握:一是充分考慮土地要素保障,明確擬建項目相關的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等土地要素保障條件,研究擬建項目用地總體情況,包括是否涉及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是否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是否涉及用海用島等情況。二是充分考慮資源環境要素保障,分析擬建項目水資源、能源、大氣環境、生態等承載能力及其保障條件;認真研究用海項目、需圍填海項目所涉及的港口岸線資源、航道資源的基本情況及其保障條件。
(三)把握項目建設方案,明確工程可行性
方案可行性是投資項目好壞的基礎評判,“打鐵還需自身硬”,系統科學、全面合理的項目建設方案,是確保項目達到預期目標、獲得預期收益的關鍵。為此,《參考大綱》從多個方面對企業投資項目建設方案的編制做出了具體的建議要求。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建議重點把握:一是系統、全面考慮建設方案內容,除技術、設備、工程、建設管理等建設方案內容外,也應把資源開發、用地用海征收補償(安置)、數字化等方面同步納入建設方案研究的范疇。二是強化建設方案比選,要開展技術方案、設備方案以及工程方案等的比選,通過比選充分論證項目技術的適用性、成熟性、可靠性、先進性,論述設備(含軟件)與技術的匹配性、可靠性。三是突出關鍵技術、設備的自主可控,論述專利或關鍵核心技術的獲取方式、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標準和自主可控性等,論述關鍵設備和軟件的自主知識產權情況等。四是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數字化方案,結合當下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的發展趨勢,在技術、設備、工程、建設管理和運維、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實現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數字化的應用方案。
(四)把握項目運營方案和商業模式,明確運營有效性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容易出現重前期建設而忽視后期運營的現象,對于企業而言,重建設、輕運營將會對企業整體經營效益及長遠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參考大綱》突出強調了項目運營方案和商業模式的內容論證。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建議重點把握:一是研究生產經營方案,如產品生產類企業項目主要涉及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方案、原材料供應保障方案、燃料動力供應保障方案以及維護維修方案等;二是研究運營管理方案,明確項目的運營機構設置方案,明確項目運營模式、治理結構要求以及績效考核方案、獎懲機制等;三是研究項目商業模式,結合項目所在地政府或相關單位可以提供的條件,提出商業模式及其創新需求,研究項目綜合開發等模式創新路徑及可行性。
(五)把握項目盈利能力和企業財務狀況,明確財務合理性
近年來,部分企業由于不合理的投資布局、片面的投資項目決策,造成自身“暴雷”的情況時有發生,相關案例已證明,企業投資決策已不能“就事論事”,而應在關注單個項目盈利能力的基礎上,統籌考慮企業整體的經營狀況和財務能力?!秴⒖即缶V》突出強調了融資方案、債務清償能力以及財務可持續性等方面內容的研究。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建議重點把握:一是深入研究融資方案,分析項目資本金和債務資金來源及結構、融資成本以及資金到位情況,評價項目的可融資性,尤其要研究綠色金融、綠色債券、REITs等創新型金融方式支持項目建設的可能性。二是深入研究債務清償能力,按照負債融資的期限、金額、還本付息方式等條件,分析債務清償能力評價指標,判斷項目償還債務本金及支付利息的能力。三是深入研究財務可持續性,分析投資項目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影響,判斷擬建項目是否有足夠的凈現金流量,確保維持正常運營及保障資金鏈安全。
(六)把握項目經濟社會影響,明確影響可持續性
盡管財務盈利能力是企業投資項目的重要決策因素,但從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著眼,企業投資項目也應更加關注項目經濟社會影響效果,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盡可能減少對社會的不良影響,方可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因此,《參考大綱》突出強調了項目影響效果分析。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應重點把握:一是突出經濟影響分析,論證項目費用效益或效果,以及重大項目可能對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等產生的影響;二是突出社會影響分析,評價項目在帶動當地就業、促進企業員工發展、社區發展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社會責任,提出減緩負面社會影響的措施或方案。三是突出資源環境影響分析,論證評價項目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地質災害防治、防洪減災、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響,提出減少資源能源利用以及碳排放,減小生態環境影響的控制方案、路徑方式。
(七)把握項目風險因素,明確風險可控性
投資項目涉及內容廣、參與主體多、實施跨度長,面臨的各類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多,若企業在項目前期階段謀劃不足,則很容易造成投資項目失敗和損失,如何識別、管理和應對各類風險是企業開展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務。因此,《參考大綱》突出強調了項目風險管控方案的研究。企業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時既應對市場需求、關鍵技術、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投融資、財務效益、生態環境、社會影響等一般性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也應考慮產業鏈供應鏈、網絡與數據安全等新風險因素。分析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損失程度,判斷各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有針對性地提出項目主要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做好風險應急預案。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