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 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提速增效
2020年4月24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內鏡維保服務項目發布中標結果公告,項目信息除在中國國際招標網、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和必聯網展示外,還在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同步展示。該項目是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與必聯網對接后運行的首個進場國際招標項目,項目全程在線完成。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數據的成功交互,不僅標志著湖南省國際招標全流程電子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驗證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對接所取得的創新成果。當前,全面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的大幕已經拉開,兩平臺的成功對接,為其他公共資源交易迅速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開啟了新模式,對提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效率、推動公共資源監管創新,都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
一、平臺對接加快了行業招標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的進程,有效解決業務操作難題。
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機電產品國際招標的整合工作始于2017年。2017年12月29日,湖南省發改委和湖南省商務廳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機電產品國際招標項目進場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湘發改法規〔2017〕1236號),通知要求省內機電產品國際招標項目應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開標、評標等現場活動也應該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場進行。因此過去兩年里,在國際招標沒有推行全流程電子標的情況下,湖南省的國際招標交易主體一般在必聯網建項操作業務、在中國國際招標網抽取專家,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標、評標,最后在必聯網進行項目歸檔。這種線上線下交替作業的模式對業務實施和監管實施來說都沒有太大影響,對交易主體來說則是比較麻煩的,但是在兩套管理并行又都要求實施全流程電子化以后,交易主體在業務操作上就變得無所適從了——要在兩套電子化系統內分別完成一次相同的工作,而投標、開標、評標這樣多點、多角色的業務環節,很難在一個系統復制還原另一個系統的過程和結果。公共資源進場電子化交易與行業招標電子化流程之間的矛盾開始變得不可調和。
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與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對接,上述矛盾迎刃而解。兩平臺對接后,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統一為國際招標項目全程操作載體,包括在線開評和評標;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基于電子交易平臺傳輸的項目數據履行服務和監督職能;而在開標、評標環節,電子交易平臺與公共資源有形場所和相關系統則進行了資源整合。總體來說,對接是以國際招標交易集成公共資源服務與監督,激活了國際招標的公共資源交易屬性,放大了國際招標項目的交易背景,并保留國際招標的業務載體和業務流程。此舉不但提升了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速度,深入貫徹了平臺整合工作“應進必進”的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平臺對接理順了國際招標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后的電子化實施問題,平移了在交易制度規則、技術標準、數據規范等方面經過業務、技術雙重認證的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操作,使作為公共資源交易的國際招標跳過對有形場所的依托,直接實現了電子化平臺作業。此外,平臺對接還解決了交易主體重復操作的問題,使交易主體直接面向統一開放的公共資源市場,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二、平臺對接推進了部門協同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助力公共資源監管機制創新。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共享對象不僅包括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過程,還包括與交易相關的行政監督和公共服務。在招投標事業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國務院各部門按職權劃分對本部門的招投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各部門從政策法規到業務管理,再到從業人員及系統應用,已基本形成各自完整的業務體系,業務實施和管理的分散性加大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的難度,也加大了實施綜合監管的復雜程度。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與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對接,間接實現了國際招標項目的綜合監管,降低了整合監管與服務的難度,有助于創新監管機制,提升部門綜合決策和協同監管水平。
首先,通過認證的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具備合法合規、運行穩定的平臺功能,平臺對接將持續保障行業招投標法規的貫徹執行,保障法定的業務規則和業務流程,從交易源頭降低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風險。其次,已實現與行政監督平臺、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數據交互的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具備行業招標業務載體和信息源頭的優勢,也具備完整的數據交互機制,易于依托在線交易拓寬管理通道,進而以平臺的開放性賦能監管,推動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和行政監督管理的在線協同。同時,平臺對接客觀上拓展了社會監督范圍,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社會監督,推動交易主體加強行業自律。第三,成熟穩定的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基于項目的信用管理方法,平臺對接有利于加強信用數據的聚合和重建,形成完善、公開、共享的信用信息體系,推進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部門協同執法。第四,平臺對接是數字化與數字化的握手,高質量的信息交互將成為寶貴的數據資產,為有效利用監管資源和開展智能監督創造條件。
三、平臺對接有效整合招標采購電子交易平臺社會化供給,避免系統重復建設。
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中,明確了拓展平臺覆蓋范圍時對現有平臺的利用問題,要求“堅持能不新設就不新設,盡可能依托現有平臺滿足各類交易服務需要。”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與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的對接是對這一要求的深入貫徹,也是對行業招標采購電子交易平臺社會化供給的有效整合。
今年3月,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于進場項目全面采用全流程電子化招投標方式的公告》,本著依托現有平臺提供服務、對在運行平臺深入挖潛的原則,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和必聯網被列入了文件行業分類和系統清單。從平臺對接情況看,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了必聯網在國際招標基礎流程及應用方面的建設,而必聯網與行政監督平臺等多平臺的數據交互,則為國際招標業務的協同監管掃清了道路。國際招標電子交易平臺以完整的業務體系增援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系統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與已有平臺對接,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撬動社會資源補充交易服務的智慧選擇。年初,為應對疫情影響,各招標采購管理部門相繼發文,要求大力推進招標采購全流程電子化,支持交易場所和電子化平臺的社會化供給,財政部為此推薦了一批電子化平臺供交易主體選擇。應該說,疫情期間公共資源交易的正常有序進行,部分原因就在于社會力量的有效供給。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中,如果能發揮這種社會化供給的長效機制,在業務分類吻合、業務系統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充分復用當前市場中的電子交易平臺資源,不僅能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提速增效,還可以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在公共資源交易方式里,招投標占了很大比例,而招投標事業的相對成熟,使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除進場交易外,還面臨著電子化實施平移、理順多頭管理、避免重復建設、消彌業務系統差異等各種課題。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對接行業招標電子交易平臺的模式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湖南模式找到更多快速達成工作目標的方法,希望湖南模式的示范和啟發作用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中得到更多精彩演繹,進而早日建成全國范圍內互聯共享、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
作者:張晶
來源:必聯(北京)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