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招標失敗十大原因分析
招標采購已成為國有企業公開采購的主要方式,對規范權力運行、實現陽光公開、凈化采購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一次招標失敗率較高的問題成為困擾國有企業采購人的焦點問題。據某中央企業統計,2019年該集團完成的物資采購招標項目超萬個,首次招標失敗的項目就超過了三分之一,一次招標成功率不足70%。招標失敗后需重新招標,不但延長了采購周期,影響到物資供應,甚至影響到工程項目建設進程,還大幅增加了采購成本,加大了招標人和招標機構的工作負荷。因此,降低招標失敗比例,提高采購效率是國有企業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
招標失敗的主要表現
招標失敗主要表現為流標和廢標。通過對某中央企業1732個招標失敗項目的研究分析,發現招標失敗的主要類型有投標人不足三家、有效投標人不足三家、全部否決投標、招標文件錯誤、招標人撤項五大類。其中,投標人不足三家的有1030項,占59.5%;有效投標人不足三家的有587項,占33.9%;全部否決投標的有63項,占3.6%??梢?,響應投標人不足或有效投標人不足成為招標失敗的主要原因,總計占了93.4%(見表1)。
招標失敗的原因分析
01
潛在投標人響應不足
資格條件設置不科學
需求研究不足。部分單位需求管理基礎薄弱,標準化程度低,資格條件設置標準和要求不規范,設置的條件使潛在投標人無法響應。特別是在新業態領域出現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無法精準提出招標條件。
市場研究不足。對市場供給態勢研究不透徹,對市場上潛在供應商的基本情況不了解,為規避招標風險,人為抬高投標門檻,符合條件的投標商數量有限。三是傾向性設置條件。一方面,由于需求部門技術知識局限,對某些設備技術要求與使用情況不了解,僅能“抄作業”,抄襲現有設備性能參數編制招標文件,造成條件設置具有指向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人為操控情形,故意瞄準某些特定供應商設置條件,量身定做,有意排斥其他潛在投標人。
02
潛在投標人響應不足
信息披露不充分
招標信息披露渠道不足。國家規定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招標公告發布法定平臺是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但全國每天在公共服務平臺上發布的招標信息量非常大,更新速度也很快,潛在投標人較難從平臺上過濾并獲得有效招標信息。有人做過調查,潛在投標人獲取招標信息的第一渠道是個人溝通渠道,第二是招標人內部網站,公共服務平臺僅排第三位。
信息披露不規范。一些招標公告信息過于簡單,信息不全,在平臺上能夠直接獲得的內容極其有限。不少潛在投標人在購買標書后才發現標的描述模糊,或者技術、商務、價格條款過于苛刻,響應投標難度大,直接投標成本和機會成本較高,就不予響應或放棄投標。
披露時間不充分。國家法律規定招標文件售賣時間不少于5天,這是含節假日的,給人為操控招標信息響應范圍帶來了空間。
03
潛在投標人響應不足
個別物資不適宜招標
一些企業擴大和濫用了《招標投標法》,逢買必招,關注流程忽略結果,嚴重削弱了采購效能。有些物資本身就有專用性、特殊性,潛在的供應商非常少,但一些企業不計條件“硬招標”,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招標信息及時披露,能夠響應的供應商也寥寥無幾,招標失敗的概率非常大。如一些大型關鍵設備、專利設備、首臺套設備等,由于技術特殊性,往往經過二次公開招標后,響應的投標人依舊不足三家,造成流標。又如部分原主機設備配套的備品備件,因其技術特殊性及功能匹配性,無代替品,并不具備招標條件。部分概算金額較小、市場競爭較激烈的物資,潛在投標人考慮到投標成本過高,不愿意響應投標。
04
潛在投標人響應不足
潛在投標人意愿不足
首先,供應商無利可圖放棄投標?!盁o利可圖”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招標項目概算不足,最高限價設置偏低,潛在投標人放棄投標;二是過分強調低價中標,挫傷供應商應標積極性。第二種情形中,一是部分項目評標辦法選用不當,過分強調低價優先,力拼價格,供應商感到無利可圖,應標不積極。二是選擇了綜合評標法的部分項目,技術評分設置不合理,劣幣驅逐良幣,那些品牌好、技術優勢明顯的供應商由于成本偏高,沒有價格優勢難以中標,為了保護價格,即使已經購買了標書也放棄投標。
其次,受經濟景氣周期影響。如當前我國進入了石油化工裝置建設高峰期,特別是民營石化裝置建設異軍突起,石化裝備需求旺盛,許多制造商產能飽滿,無余力應標。再次,國有企業招標采購程序煩瑣,投標成本較高,一定程度降低了潛在投標人響應投標的積極性。
05
投標響應不符合
招標文件設置不合理
一是否決項濫設。筆者曾觀摩過一個項目評標,該招標項目設置了七十多項否決項,有將近十家供應商投標,但在評標過程中,否決項尚未評審過半,就把投標文件全部否決了,而這些投標人都是有長期良好合作記錄的供應商,資質、實力完全能滿足企業要求,因否決項設置過濫而被否決非??上?。二是條件苛刻。有些項目業績要求過高、交貨期過短、付款方式過于苛刻,造成大量投標人無法通過資格審查。三是實質性條款不嚴謹。表現為實質性條款表述不清、內容含糊,內容錯漏、要求不清晰、標準不統一等,造成在評標現場引發歧義,評標無法順利進行,導致流標。
06
投標響應不符合
投標人應標能力不足
一些投標單位不經常參加招標投標活動,沒有專業的標書編寫人員,標書編寫能力薄弱。編制投標文件時不嚴謹、不規范,出現失誤。加之其對招標投標法律法規了解不深,對招標采購方式不適應,招標文件閱讀不夠仔細,對招標文件理解發生偏差,尤其是沒有對實質性條款進行逐一響應,特別是實行電子招標的,對平臺操作不夠熟練,造成投標過程中出現失誤,最終標書被否決。
07
投標響應不符合
評標專家不專業不作為
一是錯評漏評。由于評委專業知識不足、責任心不強、工作不細致,對投標文件判斷失誤,錯誤否決投標。二是不作為。個別評委鑒于自身專業水平不足,擔心評標結果引發爭議,未能盡責,人為“摳字眼”廢標。三是缺乏靈活變化。評標時對個別彈性條款執行過于剛性化,如低于成本投標判斷問題,現場評標異常處理問題等,不同單位、不同評委執行尺度不一。四是傾向性評標。評委個人有傾向性,對不是自己偏愛的投標人,想方設法挑毛病否決投標,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而流標。
08
其他原因
招標項目變更
一是設計前期論證不充分,困難預計不足,實施過程中發生重大變更,招標人需要重新制作標書文件;
二是招標項目取消,招標人不再需要招標。
09
其他原因
規避獨家采購
獨家采購是國企內查外審的重點,一些原本真正需要實施獨家采購的項目,實施部門擔心審計、巡查麻煩,往往不愿意走獨家采購流程,機械地實施兩次公開招標流程,招標失敗后轉詢比價等非招標采購方式。
10
其他原因
人為干預招標
個別單位或人員事先設定了特定中標單位,在評標定標過程中,人為干預評標定標,引導評委偏向特定企業,導致招標失敗。
來源:中國招標公共服務平臺